查看原文
其他

​“稻米降砷”:赵方杰教授接受《PNAS》Front Matter栏目采访

土壤观察 2022-07-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农大资环学院 Author 南农大资环学院


近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Front Matter栏目发表了“Keeping arsenic out of rice”文章,描述了稻米砷积累与人体健康风险和如何降低水稻砷积累的科学故事。文章作者采访了南京农大资环学院赵方杰教授和几位美国科学家。

无机砷是致癌物质,以往通常认为饮用水是人体砷暴露的主要来源。本世纪初的一系列研究发现稻米往往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砷,是以稻米为主食的人群无机砷的主要暴露来源,引起广泛关注。赵方杰教授团队对水稻为什么积累较多砷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发现稻田淹水后土壤微生物将五价砷还原为溶解度高的三价砷,大幅度提高砷对水稻的有效性。赵方杰与马建锋教授团队的合作研究发现,水稻通过硅酸的吸收途径吸收土壤中的三价砷,由于水稻需要吸收大量的硅以抵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硅的吸收途径极为旺盛,而三价砷正是搭了硅吸收途径的便车在水稻中积累。这一研究结果2008年在PNAS发表,迄今已被引用800多次。这些研究结果为阻抗水稻砷积累提供了思路,通过施用硅肥可以抑制水稻对砷的积累。美国科学家近期的研究发现,由于稻壳富含硅,施用稻壳或稻壳做成的生物质炭也有很好的降砷效果。降低水稻砷积累的另一途径是筛选培育低积累品种,水稻种质资源中砷积累能力存在较大的自然变异,但引起这些变异的等位基因仍未清楚。赵方杰教授团队近期筛选到一个水稻突变体,由于硫代谢通路一个基因的显性突变,突变体具有稻米降砷、富硫、富硒的多重表型 (Sun et al. 2021, Nature Commun.),为培育低砷富硒水稻提供新的材料。

《PNAS》Front Matter栏目主要介绍科研新闻和故事,起到引领科研趋势和科学普及的作用。



“Keeping arsenic out of rice”文章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pnas/118/33/e2113071118.full.pdf



往期文章推荐


北大侯玲玲、黄季焜与合作者在《自然-通讯》发表题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的论文


为何说土壤吃什么,人就吃什么?


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的中国耕地保护转型目标框架与路径


覆盖作物播种量和多样性对土壤健康的影响——第一期


覆盖作物播种量和多样性对土壤健康的影响——第二期


覆盖作物播种量和多样性对土壤健康的影响——第三期


覆盖作物播种量和多样性对土壤健康的影响——第四期


覆盖作物播种量和多样性对土壤健康的影响——第五期









荐    书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




                                             





  • 《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单价158.00/本,《耕地污染防治知识问答》39.00/本。均免邮费(1月20日起售)。

  • 购书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何小霞  15914500804(也可扫描何小霞微信二维码联系了解),或发信息至 xxhe@soil.gd.cn

  • 可提供发票(免发票九折)


                      何小霞老师微信二维码,请长按识别添加联系购书事宜




  更多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投稿、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719364476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欢迎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